联盟成员单位高烯科技研制的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首次进入民用航天,让卫星散热模组冷热端温差下降73%!
“5、4、3、2、1,点火!”
2月3日11时06分,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点火升空,我国首个民营全自主可控的超高速星地双向激光通信终端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该款通信终端为按星间建造规范研制的星地星间通用产品,关键性能符合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各项关键指标均为我国星地激光链路试验领先水平。
此次的通信卫星相机散热模组正是由石墨烯联盟(CGIA)理事单位高烯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高通量酷冷模组的应用使得通信卫星相机散热结构整体重量减少43%,冷热端之间温差下降73%,散热性能提升三倍以上。
航天卫星的整体重量每减少1kg,发射成本就能减少10万元左右。而航天卫星的相机冷热端温差越小,相机之间的线热膨胀系数变化越小,相机成像的质量越高。高通量酷冷模组的应用较大程度降低了卫星的发射成本,保证了相机模块的探测灵敏度,其柔性的设计也改善了相机模块和散热面结构间的受力情况。
高烯科技研制的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对于激光通信系统的控温优化、轻量化,及其探测器灵敏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
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体现了石墨烯基材料优异的导热性能。这是一种由金属端头和柔性散热石墨烯膜组成的散热组件,可应用于空间相机焦面与制冷机冷指之间传热,或者用于热源和辐射散热面之间均热传热。
▲ 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
组件由一个酷冷模组热端对应一个酷冷模组冷端(也可以制定单个酷冷模组热端对应多个酷冷模组冷端或者多个酷冷模组热端对应单个酷冷模组冷端),两者之间通过高柔性的石墨烯导热膜段连接。
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的探测系统,如高分辨率光学相机、红外探测器等对高精度控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探测系统内部的半导体器件也不断朝着小型化、高集成方向发展,导致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对散热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保证卫星上探测器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以及散热要求,系统的热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高通量酷冷模组正好是解决方案。
当酷冷模组热端有大量热量产生时,石墨烯导热膜就能及时地将热量传导至酷冷模组冷端,减少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因此高通量酷冷模组常用于表面动态温度控制,以获得最佳系统性能,保证设备主体和关键部件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并避免过热,温差过大而造成设备损坏或者精度失控。
在常温条件下, 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拥有相较于铜导热索3-4倍、铝导热索5倍的导热率,另外减振效果较铜铝金属的导热索更好。
目前,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已多次被成功运用到了卫星之中,成为全球领先的新型高导热通量散热产品。
▲ 高烯®高通量酷冷模组 应用场景
追梦二十载,所向皆星河。2003年至今,“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天宫”落成,依靠扎实的自主创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星空天地海,烯用疆无边。高烯科技将继续探索与创新,坚持中国原创,与时代同行,助力中国航天梦的辉煌,推动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高烯科技